据数据统计,当前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.5亿人,“未富先老”特征明显,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。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服务态势,一种新型的、智慧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。
所谓“智慧养老”,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、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,研发面向居家老人、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,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、快捷、高效、低成本的物联化、互联化、智能化的养老服务。
智慧养老模式带来哪些便利?
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,智能养老设备性能越来越优越,功能越来越全面,已经慢慢进入居家、社区和养老机构,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构建智慧养老平台,让老人只需通过呼叫器、老人手机、智能腕表等一键呼叫装置发送服务、紧急求助请求,就可在家中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。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,在家就可以挑选、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。为居家的老人提供涉及生活帮助、康复护理、紧急救助、日间照料、人文关怀、精神慰藉、娱乐活动、健康管理等“医养”结合的服务项目。
二是让养老院节约人工成本,提升精准服务能力。通过人机交互、信息交换、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现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。老人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与家人进行视频语音通话,通过声音控制电视、空调等设备,还可以语音购物、话费充值等。目前,已有不少养老院率先实现了智能化养老,步入智慧养老新时代。
三是通过建立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,对老人基础数据、养老服务组织基本信息、养老从业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录入,完善养老服务的服务与监管,为政府给予老人相关补贴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,提高政府为老人服务的能力。
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?
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始自2012年,六年来一直在摸索中前行,虽然有政策的鼓励和技术进步的支撑,但目前发展仍存在诸多瓶颈问题。
首先,智慧养老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实验与研发,投入成本巨大回收周期漫长,经营收入起伏波动大。
其次,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、智力原因、观念原因,对于各项智能硬件设备的使用和适应都有一定困难,容易造成医疗资源、护理资源、服务资源的浪费。
此外,智慧养老的发展要依靠大量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护理人员,但全面了解各项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。
目前,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区域分布并不平衡,优质企业仍然集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,不同气候地区的智慧养老产品差异较大,标准不统一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问题,不利于推广设施,制约了智慧养老产业的信息化、规模化扩张。
结语:智慧养老模式虽然能解决物质层面的养老问题,但是最终无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,真正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。因此,子女在依靠智能养老设备、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指数的同时,还应该随时关注父母的感情需求,增进情感交流,多用心、多陪伴、多沟通,这样才能营造真正的温馨晚年氛围。